美丽与发展共赢 颜值与产值兼收

发布时间:2024-08-15 09:29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当前,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窗口期。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由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向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重转变,由以减污为主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变,由以环境保护为主向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转变,追求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让绿色成为淮南这座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为此,我市以新思路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淮南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幅新时代“山水淮南”美丽图景徐徐铺展开来。

绘绿色生态画卷

抬头见蓝天青山,低头观碧水清波。行走淮上,绿树红花、空气清新,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好生态的得来,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举全市之力的结果。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以精细化思维推进污染防治涵养绿色生态,以项目化思维推动采煤沉陷区华丽转身,以系统化思维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合力攻坚,孕育城市生态之美,塑造城市绿色核心竞争力。

“蓝天越来越常见,我出去跑步的次数、里程都多了,还在朋友圈发了好多蓝天美图。”田家庵区市民孙静的手机APP里,记录着她的运动轨迹,社交平台也经常晒出淮南的蓝天美景。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生态颜值持续刷新。2023年,淮南市空气质量再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与上年相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PM_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四年改善。全市地表水24个监测断面(点位)中优良水质比例为95.8%,比上年提升了16.6个百分点,水质优。

7月20日,春申湖公园正式开园,水面波光粼粼,树木繁密茂盛,公园以崭新的面貌焕发着生机与活力。这是我市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标志性项目,打造了一个集市民休憩、学生研学、孩子玩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美丽城市公园,实现了昔日采煤沉陷区的华丽蝶变。

变“负担”为“资源”,变“包袱”为财富。今年上半年,治理沉陷区面积13652亩,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前,西部采煤沉陷区治理二期基础治理已完成验收,为达到治理效果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正在进行提升改造。西部采煤沉陷区治理三期、四期正在编制完善规划设计方案。新庄孜矿采煤沉陷区、二道河采煤沉陷区、潘一矿采煤沉陷区等治理项目均在序时推进。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淮南渐行渐近。

享绿色低碳生活

人与自热和谐共生的美丽淮南,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近年来,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成了绿色行动的践行者、推动者,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加快形成。

随着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市民们可以近距离了解垃圾焚烧、污水如何变清的过程,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淮南生态环保志愿者们上街头、下工地、进企业、访社区……发放手册、小礼物,制作展板、宣传绿色生活,呼吁市民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不仅如此,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多角度普及相关知识,依托全国生态日、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这些节点,携手学生、老师、企业员工、村民、公务员等各种身份的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环保事业,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绿色家园担一份义务,尽一份责任。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在淮河淮南段,水鸟在河边的湿地中不时显露身姿,仿佛在欢迎着来往的船只和行人。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淮河岸线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生态系统治理、沿线路网建设、区域环境更新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改善淮河沿岸面貌,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河畔综合公园初见雏形。

2022年起我市启动丁家山采石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通过清理、平整、改造,昔日矿渣裸露、草木不生的废弃矿山,如今绿树成林、道路连通、山清水秀,白天郁郁葱葱,夜晚灯光璀璨,成为八公山区市民休憩赏玩的好去处。

促绿色转型发展

对淮南而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降低对发展的要求,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市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

围绕打造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中电谢家集3万千瓦水面光伏项目预计8月份全容量并网发电,国电投谢家集11.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正在审核,安徽大唐20万千瓦水面光伏项目、中核汇能10万千瓦水面光伏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共计配套172万千瓦新能源建设指标正在加快落实开发资源。截至6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22.6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总量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比重提升至17.5%。建成瓦斯发电站9座、发电机组91台,装机规模7.17万千瓦。

新能源制造业加速集群成势。全市目前共聚集光伏储能制造业企业33户,预计年底前新能源领域可新增规上企业8家。截至今年6月,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制造业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56.5%。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的先进光伏组件和电池规模分别达到8GW、51GW。

围绕先进光伏产业链,国晟年产25GWN型硅片切片项目、青岛云路逆变器元器件生产项目、江苏泽润光伏组件通用及智能接线盒建设项目相继签约,中环三期、四期、高新区12GW高效电池生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围绕新型储能产业链,世嘉合利5GWH锂电池储能系统生产项目、北京益源水系钠离子电池项目、金马能源固态锂电池项目相继签约,天铂新能源电力装备制造项目、蓄谷科技年产3GWh新型储能电池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一批在绿色制造、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领域具有代表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国瑞药业、淮南润成科技、淮南金科再生资源、中信格义循环等,带动绿色制造产业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为产业发展加竞争力,为生态环境减破坏力,“一加一减”之间,淮南凝聚绿色力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变革,释放出加快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蓬勃动能和强大动力。

记者 周 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