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公安积极推进110接处警模式改革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
公安机关110接处警模式改革,是顺应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全市“1、3、5分钟”快速反应防控圈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公安部、省厅党委“固本强基”导向的有力抓手。2020年下半年,淮南市公安局党委将110接处警模式改革作为推动全局警务机制创新、警务流程再造的突破口,经过5个多月的科学谋划、紧张筹备,于2021年1月10日拉开了全市公安机关110接处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帷幕。
一、顶层设计高站位,为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瞄准“为基层减负”这一改革总体思路。本次110接处警模式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过去以派出所为主的接处警模式,调整为当前以特巡警为主的接处警模式。紧紧围绕“预警、接警、派警、出警、处警”五个环节,不断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任务目标。通过将80%以上的救助类、纠纷类警情分流给驻守网格的特巡警接处,有效缓解派出所处警压力,给派出所松绑减负,让派出所民警回归主责,把基层基础工作的主业做大做强。二是明确“分步骤推进”改革实施线路。市局先后多次派出考察组赴外地学习考察警务工作站和110接处警模式改革先进经验做法,在综合考虑城区面积、警情数量、治安状况以及案件高发时段、区域等情况的基础上,首批在凤台、田家庵、大通5个驻勤警务工作站开展先期试点探索,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其他县区全面推开。为落实专项改革经费保障,市局划拨500余万元经费支持专项改革,试点分县局也在警力配置、车辆配备、装备保障上为改革试点提供了大力支持。三是落实“局领导挂帅”改革有力举措。为统筹推进改革任务落地,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晁友福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亲自谋划顶层设计。市局成立110接处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抽调专人集中脱产办公,统筹推进改革试点任务落地、改革事务具体操办。通过一系列自上而下强力推动,110接处警模式改革涉及的机制建设、网格划分、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科技支撑等工作,在短时间内迅速落实到位。
二、试点单位勇实践,使改革成效充分凸显。一是通过“网格化”布警——街面警力出警更“快”了。在5个试点警务驻勤工作站下设置若干个前置屯警点,作为处警防控支点,市局情指中心每天动态点名调度,有效落实了1、3、5分钟快速反应的勤务要求,实现了“聚则成拳、散则成网”的实战效果。二是通过“可视化”指挥——驻勤民警处警更“准”了。依托市局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把350M对讲机、警务通110APP、4G车载、4G执法记录仪等设备装备全部上图标注,推进警力、警情、警车、视频“一屏显示”,实现了报警点位、警情现场、警力分布、处警过程的“四个可视化”。三是通过“扁平化”调度——指令传达流转更“精”了。改革后的110派警模式彻底打破了过去多层级派警模式,实行扁平化调度模式,所有指令由指挥调度民警直接下达至街面作战单元,警情指令的流转时间大幅减少。
三、淮南模式初形成,让改革具备推广价值。经过半年的改革试点推进,淮南公安110接处警模式已初具雏形,“五统一改革模式”和“五个度质效标准”逐渐固化并成为110接处警模式改革的“淮南模式”,试点工作中形成的思路理念、机制方法、工作流程趋于成熟,基本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条件,为市局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样板”,改革成效有力助推了淮南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了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