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17 09:35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2日在淮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张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复杂严峻形势和转型发展艰巨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六个新突破”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五大攻坚行动”,奋发进取、争先创优,美好淮南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是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得到新巩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5%。规上制造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等9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争取“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项目资金46.2亿元,居全省第8位、皖北第2位。洛河电厂四期、怀凤高速等261个重大项目开工,泰来电机、科博达产业基地等204个重大项目竣工,竣工数创历史新高。先后入选国家“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国家城中村改造支持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支持城市、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实现整体跃升,淮南高新区获省通报表扬,淮南经开区、寿县经开区获评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潘集经开区(煤化工园区)入选全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获批筹建省级开发区。淮河能源集团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安徽理工大学首次获批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组。淮南师范学院入选省新一轮硕士学位建设授予单位。淮南联合大学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

二是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战新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创历史新高,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87家、增幅居全省第3位。成功举办第三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新能源“双招双引”推介会等60余场省级以上重要活动在淮举办。新引进全球百强、全国百强等知名企业16家,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增速居全省首位。5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名单。汽车制造业、光储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70%,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5%、12.5%。金融机构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贷款分别增长11%、28%、11%,绿色贷款增速居全省首位,直接融资规模居全省第3位。新增北交所上市过会企业、上市辅导备案企业各1家。蔚来整车二期、雅虎汽车座椅等129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开工,开沃新能源专用车、中环三期等189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圣龙汽车零部件、航天锂电生产基地等152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竣工。入选全国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各1个,新增国家级5G工厂4家、居全省第2位。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淮南经开区入选国家数字智慧园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7家,1家企业获批省首批“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速、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速、发明专利授权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3位、第2位,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4家、“三首”产品15个,获批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7家。“安理智谷”启动建设,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达70家。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非煤露天矿山安全智能开采部级重点实验室、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成功获批,淮南经济技术中专学校、淮南工匠学院顺利组建。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17个。

三是城市更新焕发新活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20个专项规划完成编制,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治理导则出台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有效。山南新区功能配套加快完善、活力明显提升,安理大一附院(市一院)南区、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南区等37个项目建成投用,爱琴海商业综合体、万洋科技城等46个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和人口加速集聚。城市消费场景提档升级,春申里商业街、寿县恒太城、凤台环球港等“火爆”开业,新引进首店30余家,新认定安徽老字号企业11家。老城区环境品质不断改善,北赵店一期等12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交房,前锋、淮化等10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群众7万余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8个,打通城市“断头路”21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012个、街头游园21个、城市绿道36公里,建成省级以上示范性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35个。更新改造地下管网306公里,消除城区易涝点19处。群众期盼已久的淮南淮河大桥、十涧湖东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中兴路下穿、凤毛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合周高速、淮桐高速、淮扬高速、淮南国际物流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频频“出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入选国内十大考古发现、创造了我国考古史上多项第一,淮南获评中国“二十四节气之城”,入选全国小长假最热门城市。

四是乡村振兴呈现新进展。建成高标准农田29.5万亩,粮食总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农业生产“大托管”持续深化,创新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证照工作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寿县、凤台县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居全省第7位。“淮畔良品”知名度大幅提升,淮南牛肉汤产业快速发展,马店糯米等3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83个、总数居全省第4位。毛集实验区获评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淮品进沪入肥取得新突破,闵行·淮南农产品供应链基地开业,潘集酥瓜、寿县白鹅入选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建成28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八公山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新建“四好农村路”530公里,实现建制村通公交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财政投入衔接资金增长8.9%。全市集体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达到39.9%。编制实施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主体完工。

五是生态修复取得新成效。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深入实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火电机组超净排放改造实现全覆盖,“十四五”单位GDP能耗降低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均居皖北首位,国控、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居全省首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入选全国示范。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春申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打卡新去处。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46万亩。完成人工造林8700亩。低碳发展步伐加快。煤系固废本地综合利用率提升到33.5%,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中安联合入选工信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淮南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淮南高新区入围省首批零碳产业园区筹建名单,毛集实验区获评省级绿色低碳试点城市。

六是社会治理得到新加强。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超额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13家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实现清零,市本级全口径债务率下降30个百分点,“降率脱红”成效进一步巩固,17个房地产项目逾期风险妥善化解,“保交房”10770套、竣工交付率居全省第3位。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入开展,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自建房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城市生命线二期工程基本建成,乡镇应急消防站加快建设。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加强,药品安全考核居全省首位。“E治理”平台服务效能不断提升,12345热线荣获全国“为民惠企服务卓越典范”称号。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化,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拦截成效明显,挽回损失3675万元,蝉联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谢家集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年度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居全省前列,双拥创建不断巩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红十字、文联、科协等工作持续加强,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志愿服务等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七是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加强市属国企管理“五大机制”和总审计师制度,4家国企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名录,盘活国有闲置资源资产17亿元,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13.2%。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入选国家试点。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补充耕地1.8万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1.4万亩。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100%标准地供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91.3%,“最多跑一次”实现全覆盖,企业服务专区做法全省推广,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改革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实体化运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入选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案例。成功举办“海客圆桌会”等系列活动,淮南—上海“铁海联运”班列开通,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揭牌运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开展战略合作,全国射箭巡回赛、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等赛事在淮举办,城市的开放度、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驻淮机构、央企省企等单位与地方加快融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邮政快递、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八是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十三大类民生支出279.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2.3%,年度5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青网科技园入选国家级就业创业工作试点单位。新改扩建幼儿园45所、中小学198所。选树名校长35人、名班主任100人、名教师158人。淮南高新区入选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大通区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27个公共文化空间建成投用,寿县成为中国“文学之乡”。市二院新院(高新人民医院)开诊运营,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市中医院新院竣工交付,市妇幼保健院晋升三级医院,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高血压、糖尿病等19种慢特病费用实现医保跨省直接结算,开展困难群体医疗救助6.3万人次。“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得到强化,建立家庭育儿补贴制度,新增婴幼儿托位4080个,建成农村幸福院42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2639户,新筹集保租房3330套。新增财政支出3.5亿元,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特殊困难群体保障等标准实现全面提高。

一年来,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抓好省委巡视整改,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制定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6件、政协委员提案243件。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成效明显,行政诉讼败诉率和行政复议纠错率分别下降18%、4%,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居全省前列。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府院府检联动更加紧密,志高动漫、航站楼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取得新进展,完成35个“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市政府透明度指数、城市综合信用排名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8位。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尤为弥足珍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干字当头、团结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美好淮南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淮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中央和省驻淮单位,向在群众身边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和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淮南各项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受煤电行业严重下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不及预期,产业转型更需加快;县区园区发展不平衡、支撑力不强;一些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艰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减污降碳压力较大,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治理还需持续加力;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物业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解决群众诉求的实效性需要加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精神、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还有不足,抓落实的效能有待提高,少数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拿出切实有效改进措施,努力做出经得起检验的业绩,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持续推进“五大攻坚行动”,加快实现“六个新突破”,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崭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能耗和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受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今年各项目标,困难和挑战会更大。前进道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状态。我们要看到,中央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省委省政府加力赋能皖北全面振兴,为我们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更要看到,通过几年的接续奋斗,我市已经形成的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为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孕育了强劲动能、积累了有力支撑。只要我们坚定“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信心,保持“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定力,拿出“拼尽全力总有机会、拼到无力才不后悔”的劲头,抓紧每一天、奋力往前赶,就一定能开创淮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超常规举措狠抓政策落实,着力扩内需稳增长争进位。

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抢抓国家加力实施“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聚焦迟早要干的事、急需要干的事,谋划更多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专项债等政策资金支持。优化重大项目全周期调度机制,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270个、续建366个、竣工160个以上。推进制造业投资提质增效,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30个以上,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增长20%以上。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力度,民生领域投资增长10%以上。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以上。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8%以上。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产值增长20%以上。

实施优化为企服务专项行动。加强与煤电企业每月会商联动,煤炭、电力行业增加值均增长4%。健全制造业项目“晾比晒”机制,推动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达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5家、战新企业6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均增长10%以上,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支持以园区为单位开展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推进涉企水电气网一站式高效办理。优化升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服务,确保各类政策快捷直达企业。健全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诉求听取、办理、反馈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帮扶停产半停产企业。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完善提振消费政策支持体系,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统筹超长期特别国债争取与消费券发放,优化补贴申请和兑付流程,撬动汽车、家电家居等更多大宗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数字、绿色、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提高居民消费本地化水平。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30家以上,引进首店20家以上,培育省级特色商业街3条。常态化开展淮品“五进”活动,促进淮材淮用、淮品共享、淮品出淮。畅通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争取设立邮政区域物流分拨中心,更好释放县乡消费潜力。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加强高品质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实施金融服务发展效能提升行动。抢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完善金融机构协调机制,专班推进“投贷担保补”全周期一体化金融服务,全力保障重点产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实施金融与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金融机构贷款增长10%,制造业贷款、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10%、12%、20%、12%以上。强化政策性金融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一企一策”推动重点企业加快上市进程,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

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主动适应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新要求,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好、园区平台多、资源空间大等突出优势,坚定大招商、招大商的信心。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新开工招商引资工业项目185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建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加大驻点招商力度,推行“园区+公司+专业机构”联动招商。与央企省企、龙头企业、境内外商协会等共建高能级招商平台,打造“投资淮南”品牌。加强政府性基金规范管理,提高市场化基金招商能力。强化链主招商、以商招商,紧盯目标企业开展敲门招商,招引更多“金娃娃”项目。加强标准化厂房招商,高效利用率达80%以上。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凤还巢”。以落地开工率、投产入规率为导向优化招商成果评价,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县区、园区是稳增长促发展的主战场,要在全省范围内找坐标、定目标,拉高标杆、奋勇争先,聚焦产业发展,增强抓招商、抓项目、抓企业、抓财税的能力,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二)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淮南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政产学研金服用”贯通融合。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支持安徽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支持淮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支持淮南联合大学申办职业教育本科,推动新桥新城高校更好服务地方发展,争创国家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试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成投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水平打造“安理智谷”,争创国家大学科技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行动,支持“三首”产品推广应用。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专利转化运营中心,推进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转化,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350件。加力落实制造业人才保障政策,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以上、高技能人才6000人,大幅提高在淮高校毕业生留淮率,打响“淮才可遇”品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能工巧匠。

推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聚焦七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贯通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0%以上、40%以上,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均增长10%以上。实施制造业培优扶强促大工程,加快蔚来整车二期、中环电池生产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具有行业引领力的链主企业。新增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其中5-10亿元企业6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支持重点企业在淮召开供应链大会,办好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园区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支持重点开发区建设“区中园”,加快于达克路试测试中心、航天九院产业基地、新型算力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153个、竣工127个,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主阵地。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产值、营收均增长12%以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重点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规下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家。争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加快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实施煤电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平圩电厂四期、洛河电厂四期建设,建成潘集电厂二期。支持淮河能源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煤电产业,积极开辟转型发展新赛道。坚持制造端、发电端、消纳端“三端”发力,加快零碳产业园建设,争取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新增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发展智能煤机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建设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产业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化工、钢铁、建材、服装等优势传统行业迈向中高端。深入开展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实施技改项目280个,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

推动未来产业“星火燎原”。因地制宜确定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谋划建设低空装备制造产业园,推动低空监管平台建设,积极开发“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加快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技术、专用人工智能系统等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强干细胞治疗技术研发攻关,建设干细胞科技产业园。推进聚碳酸酯多元醇等项目建设,打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等低碳能源,构建新型能源系统。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锻长补短”。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培育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2家以上,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3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大力培育模具制造、工业母机、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业态,提高标准件、通用件供应能力。引导支持金融、通讯、邮政等行业跟着城市和园区发展走,加快向山南新区和新桥新城布局。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建成市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产业园,打造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加快淮南国际物流港、新桥综合码头、凤台新港综合码头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三)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市属国企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加快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一资一策”推进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稳健发展。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持续实施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抓好零基预算、消费税等改革举措落实,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体制,严格落实“三保”分级责任,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9000亩。稳妥有序做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供销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新增民营企业1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实施“综合查一次”改革试点。没有民营经济大发展,就没有淮南转型大突破。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营企业,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让淮南成为民营企业家大展身手、兴业发展的热土!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心办好第四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一体推进合作平台、合作项目、合作机制建设,推动淮南闵行结对合作、合淮同城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果。新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65个。推进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淮南分中心建设,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合作。高标准推进新桥合淮合作区建设,围绕合周高速、淮桐高速布局道口产业园,加快打造合淮产业走廊。持续加强驻外商协会建设与交流合作。深化与跨国公司及中投公司等双边基金机构合作,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海客圆桌会”等高端平台,更好链接全球“朋友圈”。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安徽自贸区淮南联动创新区“一平台、一中心、一公司”建设,支持淮南经开区创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合作,推动铁海联运扩量增效。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6%。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企业有感为标准,对照沪苏浙,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站集成”,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每件事”转变,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在更大范围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入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推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规则统一。巩固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成效,深化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推进淮南创新法务区建设。增强“淮南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意识,持续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生态!

(四)坚持城乡“一盘棋”,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化城乡融合规划引领。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健全“三级三类”规划体系,构建科学清晰的城镇村空间布局。建立市域一体化、城乡一盘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自上而下强化规划前置审查,严格“规批供用管查”全链条管控。加强违法建设防控和处置,切实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完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举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65%以上。

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以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1310”计划,争创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高标准推进山南新区集中连片开发,做靓春申里商业街,建成爱琴海商业综合体,提升奥体中心功能,规划建设产业创新馆和新能源汽车城,构建核心商圈,打造城市会客厅。开工三和片区改造等57个项目,建成数字产业园等42个项目,打通和畅街、春分街等8条“断头路”。抢抓新一轮政策机遇,把城中村(棚户区)、危旧房、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重中之重,编制姚家湾等重点片区规划,实施洞泉、望峰岗等10个片区更新,改造城中村12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265个、城市危旧房3595套,加快小区电动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等公共配套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市委党校新校区、市工人文化宫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十涧湖东路、滨河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建成城市综合交通服务驿站5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250个。改造地下管网229公里,完成95公里架空线缆入地。优化城市蓝绿空间,实施高新区水系整治提升、诗遥湾沿淮岸线治理修复工程,新建街头游园21个、城市绿道20公里。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安全韧性城市。严格执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治理导则,提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水平。深化城区环卫市场化改革,大力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坚持建新与拆旧相结合、开发与盘活相结合,统筹做好片区改造、烂尾楼盘活、废弃工矿区治理,持续修复城市“伤疤”。

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化县城与市区融合发展,支持寿县县城与谢家集区联动发展、凤台县城跨河发展,促进新桥新城与合肥等高对接、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要素向重点区域集中,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和集约节约利用,实施土地增减挂钩5000亩。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经济强镇。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持续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改造提升国省干线135公里,开工楚都大道、淮潘公路改造等工程,加快淮南淮河大桥及连接线、G345潘集至凤台段、S102谢家集至凤台段、S324寿县段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淮扬高速、怀凤高速建设,建成合周高速、淮桐高速,统筹实施高速道口连接线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600公里,持续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加快数字乡村等基础建设,新建改建城乡电网460公里。持续提升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工淮干峡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等工程,积极建设现代水网体系。

(五)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实施“五良两优”工程,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增效,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20万吨以上。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恢复和新增耕地2.5万亩。基本完成二轮土地到期延包试点工作。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瓦埠湖排涝站、淠史杭灌区和朱集灌区改造等工程,争取国家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实施“淮畔良品”提升工程,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系列化发展,产值分别增长15%以上、1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培育休闲观光等农业新形态,争取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潘集酥瓜、曹庵草莓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村镇。积极引育优质种苗和优质有机肥产业,提高本地供给能力。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55个。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产品网销额增长10%。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制度。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建省级精品示范村10个、省级中心村30个。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建设规模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项目3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7%。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移风易俗。

(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强市。

建设城市文化地标。加快武王墩遗址展示馆和博物馆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提高寿州古城保护利用水平和文化影响力,推进八公山景区贯通融合,着力建设楚汉文化核心区。完成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抓住《六姊妹》上映契机,加大城市宣传力度。办好楚文化研讨会、豆腐文化节、少儿艺术节,讲好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二十四节气之城”淮南故事。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申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市级统筹,优化全域旅游布局,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支持寿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焦岗湖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温泉度假、冰雪运动、沉浸式演艺、影视基地等旅游新业态。强化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加强旅游与消费联动,积极打造精品民宿、特色美食、“淮南礼物”品牌。大力推动“引客入淮”,注重跨区域旅游协作,开展旅游消费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塑造淮南文旅新形象。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建设公共文化空间31个。推出更多展示淮南新形象的精品力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增健身步道36公里、全民健身场所24个。办好第十届市运会,精心举办淮南马拉松、龙舟赛等特色赛事,积极承办中国体育舞蹈公开系列赛、十五届全运会射箭项目资格赛等国家级赛事,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塑造“志愿淮南”“诚信淮南”品牌。

(七)扎实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着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深化突出问题治理。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移交信访件办理,推动问题排查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深化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推动PM_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城区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一体推动控源截污、黑臭水体整治。加强淮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促进国控、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严厉打击非法取用地下水行为。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产业化利用,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推进高质量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管理。积极争取中央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级示范工程、省农田林网整市推进项目。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加快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完成营造林1.6万亩,创建绿美乡镇4个、绿美村庄20个。修复废弃矿山6800亩。高标准实施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三期、四期等项目,完成生态修复1万亩,搬迁安置群众6500人,着力把沉陷区变成生态体验区、绿色发展区。

加快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实施试点项目40个,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淮南范式”。深化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持续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探索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认证研究、绿电溯源和绿电认证。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公共设施照明新能源化。拓展新能源汽车场景应用,积极创建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试点城市、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八)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建设平安淮南。

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支持农商行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逃废债行为。加强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完成“保交房”任务。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提升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夯实本质安全基础。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深入开展科技赋能、工程治理、设备更新、源头管控行动,“一行业一策”实施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紧盯煤矿、危化品、自建房、消防、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闭环解决风险隐患。统筹实施城乡安居工程,确保房屋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优化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动态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应急科普“五进”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和应急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主动治理。充分发挥“E治理”平台作用,加快基层治理向小区延伸。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深化“警网融合+”新模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守护好群众幸福安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武装机构规范化建设,着力抓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共建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外事侨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九)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创业淮南行动,争创省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7个以上。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常态化开展“千企进校园、万岗进万家”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岗位供需精准高效对接,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干”与“有活没人干”的矛盾。加快推进“零工驿站”进社区进乡村,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以上。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三名”工程提质扩量,优化教师业务能力评价机制,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适应人口变化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强市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和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造提升幼儿园12所、中小学155所。实施高中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以内涵式建设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深化课后服务供给改革,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完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淮南。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改为动力、以示范项目为抓手,推动公立医院发展迈上一个大台阶。坚持全市“一盘棋”,组建市公立医院管理服务中心,专班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快市级龙头医院强院建设和县域医疗能力提升,统筹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在县区”。支持安理大一附院(市一院)做大做强、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甲医院,加快上海曙光医院淮南医院(市中医院)挂牌运营,推进市精神病医院新院区建设和市传染病医院改造提升,建成寿县新桥人民医院、凤台县人民医院新院。深化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合作,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重点改革,不断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可及性、便捷性、连续性。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推进“医教研产”一体化发展,促进医疗事业和医药产业协同共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守护人民健康。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时落实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惠民政策。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开展婚姻登记、婚前检查、健康咨询一站式服务。整合资源,积极推动托幼一体化,新增婴幼儿托位3000个。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8家,提升农村幸福院、敬老院服务功能,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困难家庭住房保障,筹集保租房2904套。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构建重点困难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福彩、体彩和慈善事业。支持志愿服务、广播电视、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邮政快递、住房公积金、机关事务管理等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为民办事,是做事不是说事,老百姓心坎上的事就是政府要做的事。今年,我们将聚焦新生儿出生、入学、就业、退休、就医费用报销等群众关切的具体事,着力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效能,持续优化12345热线群众诉求高效办理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难心事,用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一个个可感可及的变化,努力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开心!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淮南赶超跨越的关键期。我们将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开门问策、问计于民,科学谋划事关淮南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工程项目,精心编制汇聚各方共识、顺应社会期盼、引领未来发展的“十五五”规划,为淮南实现新跨越绘制好新蓝图。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走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树立勇争上游的雄心壮志,提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能力素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提升忠诚尽职能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和重要政策解读转化机制,当好贯彻党中央及省市委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定府院府检联动重点事项清单,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坚持诚信施政,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

提升执行落实能力。加强政府系统学习培训,提升产业化思维、专业化水平、开放型理念。坚持想透、说清、干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打通执行层面堵点卡点,全面提高抓落实的效能。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真见效,事不避难、定了就办、办就办好。

提升创先争优能力。推进政府主要部门大科室制改革,加强业务整合、力量整合。增强政策敏锐性,发扬钻劲盯劲韧劲,练就研究政策、转化政策的真本领,把更多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主动拉高标杆、勇于争先进位,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奋力开创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工作新局面。

提升廉洁从政能力。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老百姓可感可及。树立干事创业鲜明导向,为敢于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精打细算过好“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廉洁自律、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崭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