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革命的摇篮:淮上中学补习社

发布时间:2024-10-16 09:40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淮上中学补习社是由凤台县、寿县的热血知识青年遵照党的指示创办的,为凤台县、寿县一带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种子。

抗土豪改旧制,筹备办新学

1924年暑假,中共上海大学特别支部派遣凤台籍的吴云、吴震(吴云二弟)、黄天伯、桂超和寿县籍的胡萍舟、李坦、薛骞、方昕等人返回到凤台县、寿县一带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

众人到达凤台县白塘村后,吴云、胡萍舟、吴震、黄天伯等决定首先改革旧白塘小学,教授新学。吴云等人与霸占白塘小学的封建士绅谈判,经过激烈斗争,地方封建势力不得不做出让步,县政府改任吴震为校长。

白塘小学设在白塘庙内。白塘庙大殿是很高大的瓦房,中间四根粗大的柱子,摆了张乒乓球台,四周被间隔成校长和教员们办公备课的地方。大殿的南北,各有两间做课堂,四周有围墙;东边是学校大门,进门后至大殿是操场,平时集合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门旁为厨房。大庙有庙田,其收入作为学校经费补充。

进入学校后,吴云兄弟和同事们果断地把原来“学校重地”“闲人莫入”的虎头牌砸掉,换上“农民夜校”和“淮上中学筹备处”的新牌子,让农民自由出入,办起了农民夜校。接着,筹备处又办起补习班,把地方上的知识青年召集起来给他们补课,传授新知识、新思想;一切活动也可在这里开会研究了。开始办学就出现了经费短缺问题,吴云回家与父亲商量,其父二话没说,一口答应承担学校全部经费和补习班师生工资。于是,补习班轰轰烈烈地办了起来。每天晚上教室内汽灯通明,学生们很热情,教材有“平民千字文”等,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文化,也学习了浅显易懂的马列主义理论。吴云等人就在学校住宿,结合他们在上海的见闻,向学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传播马列主义基础理论。

正在吴云等人新的办学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原来霸占学校并在学校内开办鸦片烟馆的封建士绅勾结一些人到县政府控告吴震,说吴震等人是“书蛀”“伪造学历”“捣乱学校”等。

凤台县政府传讯吴震,县长亲自审问。吴震于是到县政府据理力争,最终打赢了官司。与此同时,胡萍舟、李坦等人在寿县小甸集一带的工作取得了进展。吴云、吴震于是把凤台的工作交给新发展的党员岳馨吾负责,他们应邀前往寿县。当时,凤、寿两县失学、失业青年较多,吴云、胡萍舟等人决定利用办学这一条件发展党组织。

教新课建组织,传播革命思想

经过短期的筹备,吴云、胡萍舟、黄天伯、吴震、桂超等人遵照党组织的决定,在寿县尚奠寺南曹家岗“小郢孜”曹子善家办起了“淮上中学补习社”,由吴云和胡萍舟负责,推举曹少修(曹渊二哥,曹渊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负责总务。曹少修在当地比较有声望,办学地点的选择、经费筹措、课堂、用具以及学员住宿等任务,都由他完成。1923年,曹少修曾经和吴云、胡萍舟、李坦、曹渊等在上海活动,所以大家都比较熟悉。

据《追寻先辈足迹系列·三烈士故居纪事》:“1924年暑假,在上海大学学习的胡允恭(即胡萍舟)、吴云等六位同志,奉上海大学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寿县、凤台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寿、凤两县失学、失业学生较多,他们决定利用这一条件办学,发展组织。他们选择了曹小郢子为办学地点。曹小郢子在曹家岗正南方约三华里,是曹子善的家,有可以办学的房舍。初时筹划在故居的前屋,后来逐渐搬到了小郢子。”

淮上中学补习社开学后,吴云教国文,李坦教数学,吴震教英文;还有其他教师胡萍舟、黄天伯、桂超、薛骞等人。补习社招收了寿、凤两县四十多名失学青年,除了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还开设了《社会进化史》《政治常识》《唯物史观浅说》等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传播革命思想,打开了青年学生的眼界,使他们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同时,还介绍国内外形势,并引导学生阅读《悯农》《蚕妇》等反映社会生活的诗句。在补习社里,秘密成立了“皖北青年社”(即共青团组织),而且建立了党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经过淮上中学补习社的培养教育,这些学生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纷纷要求参加革命。曹少修、李坦等经吴云、胡萍舟介绍入党,学生张如屏、曹云露、曹广海等加入了淮北青年社(共青团)组织。

播火种领道路,共赴革命前程

1924年11月,胡萍舟、黄天伯奉调返回上海大学,补习社由吴云和曹少修负责。冬天,第一学期结束,由于经费紧张,淮上中学补习社搬到了凤台县白塘庙继续举办,由吴云出房子、经费。寿、凤两县学生又到白塘庙继续就学。

曾任皖西北游击师政委的张如屏在《回忆陶淮烈士》的文章中说:“他(指陶淮)亲自介绍我到李坦家里去读改良私塾,李又先后介绍我到小甸集曹少修办的淮上补习社和凤台县白塘庙吴震家办的淮上中学补习社学习。”

1924年冬,上海大学党组织要求吴云和吴震返校。他们走后,从1925春到暑假,其他学生也陆续考入外地学校,淮上中学补习社停办了。

淮上中学补习社虽然只办了两期,但是它成功地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许多学生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特别是成立的“淮上中学补习社党支部”,在凤台县、寿县的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讯员 王 珍 胡立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