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便民停车行动

发布时间:2022-07-22 14:42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人民数字安徽、新安晚报、安徽经济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安徽法制报、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电视台新闻中心、淮南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今天是“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主题是: 便民停车行动。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淮南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时广远,淮南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杨林山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淮南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时广远作主题发布。
  时广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大家对包括便民停车行动在内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民生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城市停车,与全市数百万民众的生活出行休戚相关,也向来是民生问题的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城市停车场建设三年行动,2019-2021年已累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470个,对缓解停车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市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长期滞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停车难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和民生的痛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将便民停车行动作为十项“暖民心行动”之一全力推进。下面我就《便民停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行动方案》由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量化目标任务。《行动方案》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管并重、集约发展,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城市停车供给体系,停车设施供给明显增加,停车难问题明显缓解。年度目标分解上,计划2022年,全市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250个以上;2023年,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250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累计新增城市停车泊位8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
  二是细化工作措施。《行动方案》从挖潜存量、扩大增量和创新变量三个层面提出构建多元化停车开发建设模式,切实增加有效供给。
  第一,扩大停车设施有效供给。严格落实新建配建标准,新建配建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加快停车设施改建扩建,结合老旧小区等改造,挖掘利用拆改腾退空间和边角地,改建扩建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老城区、学校、医院、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公共停车设施“改扩建”和“平改立”,改建扩建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以上。推进停车设施盘活共享,鼓励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停车设施“错时开放”,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建筑的停车泊位晚间对外开放,居住小区的停车泊位白天对外开放,盘活共享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动态调整路内停车泊位,鼓励在具备夜间停车条件的道路设置时段性停车泊位,重点弥补医院、学校、商业中心、老旧小区停车需要,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规范设置路外停车泊位,对道路红线外至建筑物外缘间既有停车场进行调查,沥青泊位底数和权属,分类规范设置业主所有和非业主所有停车场。
  第二,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加快推进城市智慧泊车建设,依托皖事通办平台,到2023年全市建立统一的城市智能停车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城市智慧泊车管理平台与皖事通互联,加强“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良性互动,细化停车分区管理,鼓励错时停车,加强停车引导,推进共享利用,实现无感收费,提升停车周转率。同时,通过健全停车管理机制,完善城市公共停车收费价格机制,促进停车资源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三,提升城市停车配套服务。完善停车场充电设施,加强大型商场、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场馆和交通枢纽等停车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20%,并逐步扩大设置比例,推行“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在不减少车位的前提下,允许停车设施配建一定比例的洗车点、便利店等便民设施,符合广告设置规划和标准的,可以设置广告位。大力推进停车场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
  三是强化支持政策。《行动方案》从完善用地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财政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支持政策。用地政策方面,提出充分开发既有道路、广场等的地下空间以及高架桥下、城市边角地、废弃厂房、闲置收储地块等资源建设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配套的公共停车设施、驻车换乘停车设施等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融资渠道方面,鼓励社会资本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财政支持方面,积极支持符合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城市停车场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设立专项资金,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项目,可采用贴息或奖补等方式给予支持。营商环境方面,依法依规简化公共停车设施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建设、经营等环节的审批程序。
  便民停车行动作为十大暖民心行动之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联合市直相关部门,统筹抓好便民停车行动的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城市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法制报记者:
  为什么要在城市道路上施划停车泊位?
  杨林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而当时规划建设层面不可能考虑到近些年机动车的爆发式增长,早期建设的住宅小区、商业区很少修建停车场,停车配比基本没有,由此客观上导致了停车供需矛盾非常严重。在这种状态下,作为政府部门,一方面要考虑新建项目不能产生新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要考虑怎样缓解现有停车难问题。因此政府部门一是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利用公共资源增加停车供给,但此举周期较长,二是利用城市道路空间增加停车供给,来缓解停车矛盾。当然,路内施划停车泊位的前提条件,是保障道路交通的基本通行需求。
  淮南广电新媒体记者:
  路内停车为什么要收费?
  杨林山:
  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突破51万辆,据统计道路两侧+门前广场合计约能提供3.7万个公共车位。路内停车泊位如果不收费的话,作为普通驾驶员肯定愿意停在进出方便、停车免费的路内停车位。3.7万个公共车位怎么可能满足51万辆机动车的停车需求?近而导致临时停车需求得不到疏解、路外停车空间价值得不到体现、乱停乱放等现象屡禁不绝等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对外地市停车管理先进经验的研究,发现只有采取停车收费的价格杠杆机制来进一步引导停车的相对合理化。当然政府部门出于关怀群众的角度,制定了半小时免费的政策,同时针对短时停车,一个半小时的停车价格相对路外停车场也较低,而针对超过两个小时的停车问题,收费标准也体现了路内价格高于路外的基本原则。
  安徽经济报记者:
  实施停车计时收费有没有成效?
  杨林山:
  通过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路内收费路段有效的解决或缓解了临时停车供需矛盾。通过收费管理,长期占用车位现象基本解决,公共停车泊位得到有效释放,临时停车需求在路内收费路段得以满足,目前共计8条路段1150个收费停车泊位,每日平均停车总次数7200次,周转次数从运营前的1.2次提升至6.5次。另外“0”元订单每日平均约5000次,占比接近70%,大部分的停车都在半小时之内,不产生停车费,真正起到了“短停快走”的调控作用,停车难问题得到部分缓解。
  停车收费不是目的,让老百姓临时、长期的停车供需矛盾在不同空间得到解决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布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