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地方性标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解读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05-29 14:42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传媒集团进行现场直播。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及审查管理,我市发布了淮南市地方性标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勇,市市政园林管理处园林绿化科科长王曦为大家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赵局长做介绍。


赵勇: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化城市、净化空气、涵养水分、降温降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等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及审查管理,保障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指标依法依规落实,市城管局牵头组织起草了淮南市地方性标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标准》)。下面,我就《标准》起草及主要内容等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制定背景和过程

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是反映建设项目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和规划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因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和绿地率指标的测算无可执行的国家或地方统一标准规范,不利于绿地指标的准确测算、方案审查、竣工验收、绿线管理等市场监管、行业指导及精细化管理等工作的开展。

2012年,我市原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发布《淮南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试行)》。此后,园林绿化相关的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的计算均以此为依据执行,进行绿地面积、绿地率指标审查、测算,基本实现全市应用的统一口径。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涉及种类较多,相应的配套绿地面积计算依据较为分散,不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和执行。为规范我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有必要制订全市统一执行的标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监管,规范市场行为,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本《标准》就是在原《淮南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试行)》基础上,修改了部分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不适宜的内容,就重复的内容进行精简,并将部分复杂的测算方法进行优化,便于操作。

《标准》充分征求了相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经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于2023年12月10日发布,自2024年1月10日起实施。

二、主要内容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绿地率及用地比例规定、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不纳入绿地面积计算的内容等。

1、建设项目绿地率及用地比例:依据GB 55014、GB 51192、GB 50180等要求,整合规定了各类建设项目绿化用地比例。公园用地内绿地面积应大于陆地面积的65%,防护绿地的绿化用地比例应大于85%、广场绿化用地应不小于35%,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的绿地率不大于15%。属于旧城改造的建设项目,可比上述规定最低标准降低5%;属于风景区周边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率应提高5%。

2、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根据《淮南市控制性规划通则》建设项目绿地率在该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计容用地面积)内进行测算,有独立编号和独立绿地率指标的地块需分别按独立地块测算绿地率指标。建设单位在该项目用地红线外新改扩建各类城市绿地,均不计入该建设项目的绿地面积。建设单位同步出资建设该项目用地红线内沿城市道路退让的城市绿线及围墙退让道路红线区域的绿地,则该绿地面积可分别计入项目用地总面积和绿地总面积参与绿地率指标测算;如仅退让不同步建设的则不计入。

3、居住区绿地及居住区公园、居住街坊内集中绿地的规划建设及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符合GB 50180的规定。明确了绿地边界与建筑物临接算至距房屋墙脚1.0m、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算至距路面边缘1.0m处、与围墙、院墙临接时,算至墙脚等不同情形。

4、硬质景观面积计算:建设项目绿地内的亭、台、廊、榭、雕塑、景石、假山、园路、休闲活动广场(扣除其范围内的种植池绿地)等硬质景观,合计占地面积不得大于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绿地率对应绿地面积的20%。公园绿地内游憩设施用地比例应符合GB 51192的规定。

5、地下空间设施顶面覆土绿化绿地面积计算:实施屋顶绿化的建设项目,可将屋顶绿化面积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附属绿地面积,主要解决部分建设项目因条件受限,难以达到规定绿地指标的情况。同时也满足住建部鼓励推进屋顶绿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的要求。

各位媒体朋友,规范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方法及审查管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我局将把贯彻落实《标准》作为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指引,进一步打通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管理,保障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指标依法依规落实,促进城市绿化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谢谢!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工商导报记者:

请问《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王曦: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目前国家及各省尚无建设项目绿地面积计算相关标准规范,仅部分地市编制发布本地计算规定。本规范编制是在2012年淮南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发布的行业管理规定《淮南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试行)》基础上,依据现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并提取其中部分指标作为编制本规范中的相关指标条款,以确保本规范与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有效衔接和统一口径,强化国家级标准的执行力。同时,参考了苏州、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郑州等兄弟城市的相关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制此《标准》。淮南市标准化研究院在标准文件符合性、可行性论证、广泛适用性分析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技术支持和标准质量把控。谢谢!

安徽法治报记者:

请问制定《标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曦: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标准》充分结合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关于绿地率指标计算、审查工作中存在的统计指标口径不一、标准不清、部分指标测算无依据等实际情况,参考借鉴外地市相关标准规定,充分结合本市实际,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等各类建设项目绿地率指标及用地比例,补充完善居住区绿地、硬质景观、湿地及景观水体、城市道路绿地、地面停车场(位)绿地、地下空间顶面覆土绿化绿地、屋顶绿化绿地等各类绿地面积的测算方法、计入比例,以及不应纳入绿地面积计算的各种类型的绿地内容。内容涵盖全面,指标具体,可操作性强,指导性强。

《标准》对指导建设项目统一标准测算绿地指标,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保护管理、行业监管及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指标依法依规落实,保护城市绿化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谢谢!

主持人:

感谢各位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