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4年上半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08-09 14:48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传媒集团进行现场直播。

今年以来,我市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市财政形势稳中向好。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财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仕兴,淮南市财政局财金科科长苏乐,淮南市财政局金融协调服务科科长王东要,围绕我市今年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财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仕兴介绍有关情况。


黄仕兴: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早上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今天特别高兴能来到这里,向大家通报上半年财政运行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切实做好“开源、节流、增效”三篇文章,努力实现了财政收入量质齐升、财政运行稳中有进、债务风险平稳可控,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一、上半年财政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4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全省靠前。税收收入完成51.5亿元、税收占比67.4%,高于地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24.9亿元、增长26.4%。分级次看,市本级完成20.2亿元、增长9.0%,县区完成56.2亿元、增长3.9%,经开区、毛集实验区增速领先。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4.6亿元,同比增长5.8%。十三大类民生支出完成136.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2.7%。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等支出规模较大,节能环保、科学技术等支出增幅靠前。分级次看,市本级支出51.5亿元,增长6.6%,县区支出113.1亿元,增长5.5%。

二、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收入增速领先,税收小幅下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领先地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下降2.6%,六大主体税种“两增四减”。二是煤炭、电力行业双双减收。受动力煤市场价格下跌、产销不畅影响,煤炭行业入库全口径税收21.0亿元,同比减收0.7亿元,下降3.2%。电力行业入库全口径税收16.3亿元,剔除缓缴和一次性因素,可比增长4.1%。三是制造业稳步复苏。制造业入库全口径税收10.4亿元,剔除去年同期制造业延缓缴库税款等因素影响,可比增长16.7%,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势头。四是房地产依旧减收,金融、建筑拉动作用明显。受土地市场低迷,市场交易下滑,特别是增量房买卖不足等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减收0.7亿元,下降6.5%;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助推建筑行业税收增长,建筑业入库全口径税收8.4亿元,增收1.7亿元,增长25.7%,拉动税收增长1.7个百分点。金融业入库税收增收1.8亿元,增长31.1%,拉动税收增长1.8个百分点。

三、财政运行成效

一是财政保障有力。我们坚持把每一笔钱都用对地方、用出效果,集中财力稳经济、促发展、保重点、惠民生。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大幅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1%,把有限资源和财力更多用在改善民生上。全市十三大类民生支出同比增长3.1%、农林水支出增长18%、教育支出增长1.8%、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出进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发行各类债券48.6亿元,支持产业园区、医疗卫生、公路等项目建设等。

二是财政政策用足。我们聚焦财政政策吃干榨尽,汇聚上级补助、政府债券、盘活资产等“资金池”,做大财政蛋糕。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47.1亿元,成功申报2024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债券需求“双通过”项目68个,通过率较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争取提前批次新增债券额度2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近5亿元。按照“成熟一批、盘活一批”的原则,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属国企可盘活资产资源,坚持优先通过政府公物仓解决单位资产配置需求,实现资产共享共用。

三是财政改革深化。我们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坚持把基础做成亮点、把短板化为优势、把创新变成习惯、把匠心贯穿始终。常态化开展政策资金统筹整合,兑现1.7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撬动风险保障424.5亿元、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撬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9.5%,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绩效自评实现1327个项目全覆盖,选取“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免申即享”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7亿元、惠及企业1071家。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指标居全省A档,市担保公司新增担保贷款、在保余额均增长50%左右,综合评价由D类上升至B类,获评“年度成长进步单位”。

四是财政风险可控。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坚决扛牢风险化解主体责任。一方面,注重在激发县区发展动力中兜牢“三保”底线,加强财政运行监测,更加全面、准确评价县区财政运行情况,做到分类管理、精准施策。下达县区转移支付31.2亿元、累计调度县区资金38.1亿元,切实增强县区“三保”能力。另一方面,在保持“零新增”的基础上,全市及市本级隐债化解均达到累计序时进度,市本级全口径债务风险“降率脱红”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4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加强财源税源培育。构建“市区共管、财税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信息支撑”为主要内容的市区综合治税一体化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基层税费协同共治及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协税护税的积极性,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期目标。

二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策体系。一方面,加强各类资金统筹,纵向上,将上级补助与本级资金一并纳入预算。横向上,先清理再重塑,推动政策资金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协同上,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力量投入。另一方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成本预算绩效试点,持续优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兑现流程,扩大政策覆盖面。

三是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缓释和化解风险。继续巩固市本级综合债务“降率脱红”成果,严格按照“1+7+N”一揽子化债方案中各类债务偿还计划推进还本付息、存量债务化解、融资平台风险防范等工作。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大转移支付、库款调度等帮扶措施力度,切实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兜牢“三保”底线。

上半年财政运行的总体情况,我就先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法治报记者:

从刚才的通报中我们看到上半年我市税收收入小幅下降,请问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如何?

苏乐:

基于上半年的财政收支运行特点,我们对下半年收入形势做了以下研判。

一是政策加持值得期待。前不久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基于土地收入锐减、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聚焦地方财政现实困难,在理顺央地收入划分、完善地方税税制等方面给出增量政策。如消费税有望进入试点改革阶段,后移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二是税收基数效应减弱。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速主要受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下半年影响将逐步减弱,叠加财税联动机制持续发力,税收收入增速有望回升。

三是重点行业形势复杂。今年以来煤炭市场量价齐跌,短期看,伴随迎峰度夏,市场旺季可能造成煤价反弹。长期看,库存充足、进口增长、水电出力,煤价上涨空间有限。预计全市煤炭行业税收小幅下降。电力行业税收虽然在超高基数影响下表现下行,但发电规模、工业用电需求均在逐步增长,电力基本盘依旧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均同比下降,政策效益不及预期。制造业预计下半年将延续增长势头。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有信心实现收入既定增长目标。

安徽经济报记者:

在当前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之下,金融如何支持地方发展?

王东要: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扩大有效信贷投放,持续强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引导激励。开展2023年度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和金融产品创新评选工作,市政府印发《关于2023年度淮南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和金融创新考核结果的通报》(淮府办秘〔2024〕6号),对获奖金融机构通报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修订《淮南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办法》(淮府办〔2024〕5号),突出对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的考核导向,引导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在保持信贷量的合理增长同时,实现信贷质的有效提升。

三是强化银企对接。建立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政银企对接交流机制。常态化举办小型化、多场次、“点对点”政银企对接活动,持续深化银企合作。

上半年,我市信贷增长态势良好,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9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8.7亿元,增长13.3%,增速居全省第3位。

主持人:

感谢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