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淮南市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召开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传媒集团进行现场直播。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幸福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孙罡,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武松,围绕我市今年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孙罡介绍有关情况。
孙罡:
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借此机会,我谨向各位通报一下我市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我市水质情况
1-10月份地表水断面监测数据显示,全市8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达标,达标比例为100%,优良率87.5%。新城口、石头埠等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焦岗湖、白洋淀渡口、瓦埠湖、西淝河闸下、五里闸等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高塘湖断面水质均值Ⅳ类。11个省级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达标,达标比例和水质优良率均为100%。丁家沟河口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架河入淮口、泥河入淮口、便民沟焦岗闸、永幸沟入淮口、窑口大桥、平山口水厂、安丰塘、袁庄水厂、东部城区水源地、凤台水厂等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东部城区水源地、袁庄水厂、东淝河饮用水水源地、凤台水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饮用水水源地等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39个万人千吨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措施与成效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于担当作为,凝心聚力苦干,持续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福祉。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监管。一是建立常态化水源地巡查机制。印发《淮南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监管巡查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状况等方面组织开展巡查,对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立即采取有效整治措施,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二是编制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划分调整方案。为适应引江济淮工程对东淝河河道功能的改变,同时解决毛集水厂取水口上移等问题,组织编制《淮南市东淝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技术报告》和《淮南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技术报告》,并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同意调整的批复。三是修编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印发《淮南市东部城区等5个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淮府办秘〔2024〕17号),在《淮南市东部城区等6个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8年)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四是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持续做好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预警工作,严密关注水源地水质监测站、水质预警监测站水质数据,实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做好应急防范。同时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每季度对我市39个在用万人千吨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一次例行监测,其中地表水29个,地下水10个全部达标,并按要求上报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二)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一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应采尽采,有水皆采”的工作原则,通过无人机、人工徒步排查、水质快速监测等方式,围绕我市淮河干流、茨淮新河、泥河、西淝河、窑河、架河、东淝河(瓦埠湖)、永幸河、淠河、大涧沟、正南洼抽排水渠+正南退水渠、焦岗湖、高塘湖等13个河湖开展排查,共排查入河排污口1946个,经清单梳理、分类,确定保留1401个入河排污口。二是坚持入河排污口定期监测。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入河排污口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水质监测,针对水质超标排污口,督促相关县区政府和责任单位加强日常巡查,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确保入河排污口水质稳定达标。三是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印发《淮南市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湖)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淮环委办〔2024〕30号),明确各类型排污口整治责任主体、主管部门、整改时限和要求,压实各部门责任,确保整改有序执行。四是实施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投入17.85万元开展全市823个大中型灌区排口标志牌规范化立牌工作;成功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实施淮南市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建设淮南市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管理系统,实现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实时监控、周边环境实时显示,监管预警“零时差”,进一步强化全市重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能力。
(三)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监管。一是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根据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区分局,持续对我市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开展污水收集、处理问题专项行动。二是开展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污水收集处理信息季度调度工作。依托全国工业污水收集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对我市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的污水收集处理信息开展调度。督促园区管理机构加强雨污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保障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排放。三是指导园区管理机构针对存在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推进整改。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推动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做到园区污水全收集,扎实推进园区水污染整治,确保存在问题改到位、改彻底。
(四)加强国省控断面监管。一是印发《淮南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淮环通〔2024〕14号),进一步激励和约束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国、省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的管理职责,强化水环境目标管理。二是实施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和提升方案。针对引江济淮输水干线和高塘湖、瓦埠湖和焦岗湖等3个主要湖泊持续实施4个断面水质稳定方案和1个断面水质提升方案,逐个断面明确工作目标、具体工作任务、工作举措和重点工程,通过推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加强国、省控断面水质保障。三是安排专人全天盯控水质自动站数据,跟踪水质变化趋势,对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推进整治,形成水质变化早发现,原因早查明,措施科学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今年以来,先后对东淝河白洋淀渡口断面、西淝河闸下断面、焦岗湖等断面数据异常及水质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和研判,通过调度闸坝开启,调水活水等手段,有效防止断面水质持续恶化。四是对接联系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单位,加强自动设备运行维护,保障数据质控,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稳定。五是继续开展断面水环境问题排查溯源。以断面所在县区为主体,全面排查国控断面上游10公里范围内河道、支流和各类排口、泵站。并对水质明显较差的支流、排口、泵站等进行溯源,查找影响水质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田退水等污染来源,查明问题原因,建立问题清单。六是谋划实施工程项目。开展系统性治理,通过流域性的生态修复,解决污染顽疾。今年成功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项目2个,分别是总投资8993.9万元的淮南市大通区高塘湖西部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和总投资13914.5万元的淮河流域(淮南经开区)高塘湖流域水系生态修复工程。
(五)加强汛期污染监管。一是构建预警调度机制。每日安排专人盯控水质数据,梳理每日数据走势,对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原因,形成“短信预警—排查原因—结果反馈—整改落实”闭环机制。二是组织编制汛期水质监测预警方案。突出全流域布局,重点围绕跨市断面和国控断面,特别是汛期水质容易出现下降断面、重要闸坝、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等,设置重点监控断面,合理布设一般监控断面,建立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监测预警一张图。三是印发《关于加强汛期强降水环境风险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淮环通〔2024〕37号),组织各县区分局、毛集环保局扎实做好汛期水质稳定工作,实施精细化管控,依据国、省控断面历年来汛期水质数据,明确辖区内汛期应重点关注的断面,建立重点关注清单,明确责任单位,避免汛期开闸后水质明显恶化及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守住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六)推进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整治。一是全面摸排污水直排入河问题。联合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印发《淮南市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对全市重要河流湖泊开展排查,建立污水直排入河湖问题清单,并按照受纳水体-排口-排污通道-污染源进行溯源,查明污水直排原因。二是通报污水直排入河问题63个,问题清单上报主要领导和整改办,系统调度相关县区进行整改,并组织开展重点问题“回头看”工作,标本兼治推进问题整治,确保整改落实有力,截至目前63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持续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结合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摸排城市及县城黑臭水体线索12条交办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推进整改,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谋划
(一)继续加大水源地保护
一是继续对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监测,特别是做好汛期期间的水源地保护工作,防止出现突发环境事件。二是以万人千吨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根据需要动态划定和调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是围绕“划、立、治”工作要求,修复完善各级水源地保护区标识标牌和隔离防护措施,减缓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的影响,持续做好保护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二)推进入河排污口达标
一是开展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严格根据全市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实施方案,推动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有序,力争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输水干线及全市70%整治任务,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二是坚持入河排污口定期监测。针对水质超标排污口,督促相关县区政府和责任单位加强日常巡查,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确保入河排污口水质稳定达标。三是推进排污口智慧化监管。通过数据平台整合的方式,建设淮南市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
(三)紧盯地表水考核断面数据达标
一是紧盯断面数据达标。紧盯断面水质变化,强化现场帮扶指导,落实落细管控措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2024年全市8个国控、11个省控断面年度均值全部达标。二是加强各级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水质监测信息,为各县区、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三是针对三个湖泊周边岸线整治,结合“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和引江济淮治污规划二期工程,继续谋划一批中央资金支持入库项目。四是做好跨界河流(湖泊)联防联控工作。积极对接周边市县就共界河流(湖泊)水环境问题开展联合会商、巡查、监测工作,在流域水环境改善工作形成合力。
(四)强化工业园区治理力度
一是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动提升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强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范,确保2025年底前全市省级工业园区污水实现应收尽收。二是根据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督促污水收集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园区管理机构按照园区整治方案开展提标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确保园区生产生活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三是完善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调度,扎实推进园区水污染整治工作,对于已完成整治的问题或园区,严格按照整治方案规定的验收标准,以园区为单位针对问题组织验收工作确保存在问题改到位、改彻底。
(五)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一是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压紧压实河湖长责任,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攻坚责任,完善水污染防治监管体系,推动住建部门系统化整治县城黑臭水体,确保到2024年年底,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二是持续开展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强化溯源截污,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效能,从源头减少污染,实现建成区已治理黑臭水体“长制久清”。
(六)补足水环境监管短板
一是利用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引进第三方水治理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数据分析服务、重点问题专家技术指导,不断增强全方位专业化技术支撑及精细化管理服务。二是加强项目申报管理工作。组织技术力量或委托专业机构,认真做好项目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提高项目入库率。加快推进入库项目的建设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三是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和推进力度,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深入调查研究,帮助找准问题根源,对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指导督促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按时见底清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市场星报记者:
请问,我市正在实施的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目前有哪些进展和成效?
武松:
我局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早在2023年4月8日便提请市政府办印发《淮南市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省内淮河流域率先启动,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监督管理各项任务,未受省一级排查滞后影响,推进工作按时序进度稳步开展。建立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针对排查发现可立行立改问题,及时交办有关县区加快整改。
截至目前,全市最终确定1401个排污口,100%完成溯源工作,其中具备采样条件的排污口有587个,全部完成监测(实验室分析);现已完成整治工作(含无需整治)的排污口有620个。应该说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也成功申报上级资金实施淮南市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确保排查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今晚800记者:
请问我市“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前推进实施情况如何?
武松:
按照生态环境部与省厅统一安排与部署,结合《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徽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方面主要目标任务要求,我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淮南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创新机制体制,一河一策精准施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我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目标如期实现。
截至目前,我市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87.5%,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完成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整治,清单内黑臭水体消除率达到100%,4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2025年规划目标要求。
主持人:
感谢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