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水运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传媒集团进行现场直播。
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港口规划为引领,全力打造淮河航运枢纽,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道学,淮南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冠虎,围绕我市今年水运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道学介绍有关情况。
张道学:
尊敬的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水运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依托淮河、江淮运河水运主通道,充分发挥“交通强国”、“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统筹谋划全市港口布局特别是淮河、江淮运河沿线港口规划,加快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淮南淮河航运枢纽,淮南港正逐步发展成为皖北以及豫东南地区江淮航运的重要枢纽港,并在促进淮南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让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了解我市水运发展情况,下面我将从5个方面给大家作新闻发布。
一、我市现有港口航道设施情况
我市境内有淮河、茨淮新河、窑河、淠淮航道等主要河流9条,航道总里程396.6公里。淮河、江淮运河“一纵一横”两条黄金水道使我市境内二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水运呈以淮河和江淮运河航道为主干,茨淮新河、窑河等航道为支线的羽状航运网络。
淮南港为安徽省重要港口,现有寿县、毛集、凤台、潘集、八公山、田家庵、大通七大港区,拥有码头16座,500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39个,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截止去年底,全市有港口企业16家,水路运输企业60家,营运船舶约1541艘,总运力超350万净载重吨。今年1-10月,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1414.77万吨,同比增长26.30%;累计完成水路货运量9042万吨,同比增长5.52%;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524.2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40%。
二、水运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十四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港口工程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配套码头、中安联合茨淮新河码头、大通珍珠综合码头、寿县涧沟货运码头、潘集港区店集码头、鑫淮码头、连岗码头等港口工程建成。今年以来,我市加大港口建设投入,截止10月底,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2亿元。
目前在建港口项目有7个,总投资54.49亿元。一是淮南港陶圩综合码头。项目由市交控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7.8亿元,建设6个2000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450万吨。二是凤台新港综合码头。项目由安徽州来连云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5.5亿元,主要建设10个2000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080万吨。三是寿县新桥综合码头。项目由安徽新桥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23.29亿元,规划5个2000吨级通用泊位和5个2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及后方陆域设施,设计年吞吐量为700万吨(含25万TEU)。四是淮南港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项目由安徽洛航港口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2.5亿元,主要建设3个2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和1个水上服务区项目,设计年吞吐量200万吨。五是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项目由淮南市中由水上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建设1个2000吨级加油泊位、1个油污水回收船泊位和1个2000吨级综合服务泊位,设计年加注量2万吨,总投资5000万元。六是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项目由安徽省港航集团建设,总投资约3.9亿元,主要建设3个2000吨级散货泊位和1个2000吨级件杂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510万吨。七是寿县港区东升综合码头。项目由安徽东升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2个2000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50万吨。
正在实施前期工作的项目有2个,总投资10.3亿元。一是江淮枢纽港何台作业区。项目由市交控集团和毛集实验区共同建设,工程总投资约7.8亿元,共建10个2000吨级泊位,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实施征迁工作。二是寿县捷力综合码头。项目由安徽捷力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获得岸线使用权,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4个2000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量360万吨,目前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办理用地报批手续。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水运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难题。
一是,在港口建设上虽然具有后发优势但基础薄弱。近年来,我市在港口经济发展中出现了5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引江济淮工程建成通航和淮河航道升级,为我市创造了通江达海的便利通道和航运条件;二是淮南市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成立,改写了我市港口建设上政府没有平台、没有抓手的被动局面;三是港口岸线的集中管理和有偿使用,整合了港口资源,防止了岸线无序利用;四是陶圩、何台、凤台新港、新桥等一批大型现代化港口码头项目建设正在推进,让人们看到了淮南成为淮河航运中心的希望;五是洽谈引进省港航集团、中外运、连云港港务集团等一批大型专业性水运企业参与港口建设和运营管理,为未来的淮南港口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的港口码头少、规模小、功能不全、标准过低等问题严重,16座码头有12座为500等级的低水位码头,后方堆场、进出道路均严重缺乏,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小散乱”的问题积重难返,“大而聚”的格局尚未形成,难以适应当前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
二是,在航运市场培育上虽然多元发展但要素尚未集聚。目前我市60家航运企业,一部分如万邦、永盛、鑫舟等航运公司拥有江、海船泊,已经具备通江达海能力;一部分如金桥、翔通、荃林等航运公司体量较大,在内河航运上也有一席之地。但其余大部分航运公司体量都比较小,运输能力比较弱,尤其是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此外,我市在航运服务上也缺乏统一的供应链市场,船舶交易、信息咨询、船员招聘、技术服务等要素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在通江达海上虽然渠道畅通但没有形成链条。目前我市的航运企业如永盛、万邦等均实现了直接通江达海的能力,也与上海港、宁波港形成了装卸联系。但由于我市港口缺乏集装箱运输,大部分工业品均通过蚌埠港、合肥港外运,散货也需要通过沿江港口换装;由于口岸尚未建立,更没有直接的通关能力。
四、未来我市水运发展的规划布局
为了充分把握我市水运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促进现代化港口建设和航运业发展,提升水路运输能力,促进多式联运,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今年我们完成了新一轮港口规划即《淮南港总体规划(2035)》编制工作,目前已通过规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正上报省政府待批。这个规划从更好融入“水运安徽”,推进皖北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淮河航运枢纽和皖北及豫东南地区重要的江淮枢纽港的高度,对我市未来水运发展的布局进行了谋划和展望。
(一)发展目标。就是基于淮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以淮河、江淮运河高等级航道为重要依托,形成“集约、高效、安全、绿色、科技”的现代化港口体系,突出发展港口运输的优势地位,以“港产融合、港城联动”为方向,将淮南港打造成“一心两港”即区域性内河集装箱中转中心、淮河流域对外门户港、皖北地区和豫东南地区江海河联运港,使淮南水运从“淮河经济”向“江海河经济”转型,为淮南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布局规划。根据淮南航道特点、沿河产业分布、港口功能布局现状等因素,按照新的淮南港总体规划,我们共规划港口岸线34000米,在“一港七区””的基础上,形成“三核一群”的港口布局。“三核”即陶圩作业区、新桥作业区、何台-九里湾作业区为核心作业区,“一群”即架河、祁集、平圩等潘凤港口群。规划至2035年淮南港形成货运泊位238个,形成年8600万吨、70万TEU,旅游客运420万人次的吞吐能力。未来淮南港建设也将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
近期重点加强江淮枢纽港核心区建设。重点是谢家集陶圩作业区建设以及毛集港区何台作业区集装箱和通用码头的功能提升;加快建设凤台港区九里湾作业区、潘集港区祁集作业区、大通港区洛河作业区、寿县港区新桥作业区等主要公用作业区,进一步提高作业区规模化发展水平。围绕主要作业区建立完善的公路集疏运网络,与港航集团、合肥港、蚌埠港等开展集装箱战略合作,拓展安徽省“集装箱巴士”航线,壮大皖北地区集装箱码头的喂给航线,积极开辟通达沿海港口的集装箱内支线。促进港口水运集装箱运输量快速增长,打造运河集装箱物流平台,力争到2025年,淮南港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
中期重点依托凤台新港、洛河港口物流园和新桥港口物流中心等重点港口物流集疏运中心,打造和发展淮河航运枢纽,将淮南建设成为皖北及豫东南水运货物集散中心,淮河水系集装箱中转港及长江水系和沿海上海港、太仓港、连云港等大型港口的喂给港,力争到2030年,淮南港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06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万TEU。
远期重点依托淮河、江淮运河等多条高等级干线航道,形成完善的集装箱物流网络,拥有较高的航班密度,港口信息化程度、口岸通关效率以及港口环境达到国内同级先进港口水平,成为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跨省际、市际的对外运输枢纽和信息中心。公路、铁路、内河航道协调发展,形成公铁水无缝对接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力争到2035年,淮南港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5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万TEU。
五、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淮南是皖北内陆城市,不沿江、不沿海。依托江淮运河通航,淮南成为两条二级航道交汇点,这是淮南水运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加快水运发展。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强岸线资源管理和高质量开发利用、推动岸线资源整合;在实施新的港口规划的同时,推进“小散乱”码头升级改造,促进“大而聚”港口布局形成。
二是加快项目进程。强化项目调度,力促在建工程尽快建成投入运营,前期项目尽快实施。推动临港产业园区的产业和物流集聚,推动港产城联动;加快陶圩等铁水联运基地建设,实现综合交通和多式联运。强化智慧港口赋能,实现港口建设和管理现代化。
三是整合航运资源。引进大型国有航运公司;加强船员队伍培养;鼓励本土航运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等方式合作,壮大企业实力尤其是抗风险能力,成为运力上规模、经营多元化并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龙头型航运企业。加强与省内外上海、连云港、南京、周口、太仓、芜湖等港口合作,使淮南港成为发达港口的喂给港。
四是推进绿色发展。重点强化“船港城”协同治理,实现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应转尽转、应处尽处”,靠港船舶岸电使用常态化;推动绿色智能船舶发展,推动新一轮老旧营运船舶更新换代和船舶运力结构调整。
五是提升保障能力。优化水运政务业务流程,推动服务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建设淮南航运要素市场,促进船舶交易、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技术服务等现代航运要素加快集聚。加快船舶服务区的建设,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完善田家庵、凤台等应急救助基地建设,提升水运安全应急能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工商导报记者:
请问,如何推动核心港区的尽快成型?
刘冠虎:
一方面要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大力开展腹地与长江港口和沿海港口方向集装箱的交汇换仓服务,提升淮南江淮枢纽竞争力。陶圩作业区和毛集-九里湾作业区主要承担市本地及皖北和豫东南等淮河上游地区的集装箱中转运输服务。积极鼓励建设和支持发展内河集装箱码头,促进内河集装箱的关键运量积累,有效调整内河港口的运输货种结构,提高附加值运输能力,使内河港口能更深入地参与到物流系统中。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件杂货运输。以毛集、潘集两个港区为主体,建设港口煤炭交易市场,建立以件杂货、贸易、仓储、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件杂货商业储备业务的发展,增强物流中转储备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引导物流要素集聚,振兴淮南水路运输产业。
主持人:
下面继续提问。
市场星报记者:
请问,如何促进港产、港城联动?
刘冠虎:
一是要提升港口服务临港产业的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货物种类、功能布局等方面,紧密结合临港产业发展需求进行规划;拓展凤台新港、大通洛河港口物流园与临港产业相配套的港口物流、商贸、金融等服务业,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发展。二是要提升临港产业对港口的支撑能力。选择结构层次较高、产业关联度强、具有较长产业链的产业作为临港经济的主导产业,如煤化工产业园、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产业园,积极为港口提供大量稳定的运输货源,使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连带发展和促进关系,形成“港产联动”。三是要加强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确保港口发展所需的合理城市用地以及与城市交通的顺畅衔接。严格控制重点作业区的岸线及陆水域控制规划,确保岸线及后方产业用地空间。加快岸线功能调整,强化岸线集约利用,优先保障公用泊位的发展需要,协调好岸线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港口为城市发展增亮添彩。
安徽经济报记者:
请问,如何抓好岸线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刘冠虎:
一是要借鉴周口、漯河等地“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内河港口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形成临港、沿河经济和港航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在国土空间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全市港口、航道、临港工业、物流园区、能源基地,使规划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三是要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内河港口体系为目标,加大公用港口及服务区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强港口岸线管理、保护和使用,整合港口资源,合理衔接近远期开发需求,根据干线航道各类港口岸线在近远期的功能及发挥的作用,做好预留。
主持人:
感谢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