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稳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0-10-27 20:15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DSC_4321副本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安徽法制报,人民数字安徽、中安在线等省级驻淮媒体,市内媒体有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晚800,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网络直播。

  就业工作位列“六稳”“六保”工作之首,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我市在援企、稳岗、扩就业、保民生工作中采取多项措施,落实就业任务。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怀义,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副科长孙逊围绕人社部门提质增速,全方位促进就业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怀义作主题发布。

4

  王怀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手抓疫情常态化防控,一手抓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全市总体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截止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3万人,序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城镇登记失业率3.25%,控制在省4.5%目标值内。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工作合力。我市建立完善了以市长为组长,31家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及时会商、统筹协调,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我们又建立了专门保居民就业的会商机制,加强保居民就业工作统筹调度,积极防范和应对失业风险。

  二是落实援企政策,稳定基本就业岗位。落实社保费减、免、缓政策,免征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约3.9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失业保险享受范围,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由50%提高至100%,返还失业保险费7133万元。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发放小微企业新增就业岗位一次性补贴101万元、中小制造业企业和中小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385万元。

  三是强化帮扶举措,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农民工就业方面,建立了上下协同、双向对接、部门联动三项机制,积极做好农民工疫情期间返岗工作,组织开行返岗专车、高铁专列,春节前返乡的26.86万名农民工,全部返岗复工,没有出现集中回流现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目前,已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692个,招录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300个,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2人,全市事业单位两次招聘879个岗位中637个岗位专项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发放2736名在淮院校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410万元。

  退役军人就业方面,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通过网络招聘会发布就业岗位2435个,组织现场招聘会1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169个。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359人参加技能培训,发放退役军人创业担保贷款115万元。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方面,将3500余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纳入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范围,每年由市财政代为缴纳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费1900余万元。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帮扶机制,做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推进失业登记工作,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缩短受疫情影响登记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时间,实施就业援助和帮扶。

  四是推进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能力。深入贯彻落实技工大市建设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先后下发淮南市就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等10余个政策文件。完成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就业技能培训25665人,以稳定就业为目标的企业新录用员工岗前技能培训24538人,以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要求为目标的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3729人。

  五是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1亿元,扶持创业3365人,带动就业1万余人。在去年建成4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带动约1000余人创业就业的基础上,今年又在田家庵区、大通区和毛集实验区建设了3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

  二、当前影响我市就业稳定工作主要因素

  当前因新冠疫情、经济增速、转型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市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

  一是新冠疫情对稳定就业影响较大。就业形势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我市到江浙沪地区外向型企业务工的农民工可能返乡,我市一些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受国外市场订单减少等影响,就业岗位流失风险可能不断增加。

  二是新增就业岗位后劲不足。近年来我市GDP增速缓慢,拉动就业增长力度不够。另外,我市以煤电为支柱的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但煤企和电企用工岗位和人数相对稳定,新增就业岗位较少。

  三是就业整体环境有待提升。我市企业薪酬水平不高,就学、娱乐、交通等综合配套环境不够完善,岗位、工种等用工需求与求职者就业预期存在差距。

  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目前,我市招工难、求职难并存。一方面企业用工岗位多于求职者需求,一些企业急需的技能型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存在求职难现象,因技能水平、就业意愿、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影响,人岗匹配度不高。

  以上不利因素,虽然对我市稳定就业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我市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加上各级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的落实,就业核心指标序时推进,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加,总体就业形势平稳,就业风险可控。

  三、下一步应对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讲话精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持续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优化就业服务、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确保我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及时研判就业形势变化,跟进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及时防范和化解失业风险。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之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活动,指导企业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是关注重点群体。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贫困劳动者、农民工、退捕渔民和采煤沉陷区居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重点群体就业有出路、权益有维护。

  三是加大稳岗力度。从稳岗、增岗、减负等方面发力,将社保费免缓减、创业补贴、技能培训等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和就业岗位。

  四是优化就业服务。组织“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网络招聘,持续开展线下“2+N”招聘活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强化创业培训,大力宣传稳就业政策和服务措施、就业先进企业和劳动者典型,稳定劳动者就业预期和信心。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自己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法制报记者: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请问人社部门在援企稳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孙逊:

  为稳定就业形势,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大幅度降低了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应对风险、渡过难关。一是落实社保费减、免、缓政策,免征4700余户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约3.9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盘活资金,渡过难关,稳定就业。二是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提高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至100%,扩大失业保险享受范围,截止9月底,拨付2107家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7133.26万元。三是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发放新增就业岗位的58家小微企业一次性补贴101.15万元、66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和中小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385.45万元,稳定就业岗位近9000个。

  市广电台今晚800记者:

  刚才发言人提到了重点群体就业情况,请问今年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逊:

  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很大挑战,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为做好“六保”工作和落实“六稳”要求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拓展就业渠道。将就业见习对象扩大至毕业前6个月的高校毕业生,截止9月底,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692个,上岗1339人。补充招录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300个,扩大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2人,全市事业单位两次招聘879个岗位中637个岗位专项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

  二是开展专项服务。6月至7月,参加省组织的“百名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解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发布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报到指南,推行网上报到,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办理窗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职业介绍、档案保管、人事代理等“一站式”服务。

  三是加强就业帮扶。加强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登记和实名制就业服务管理工作,推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放开线上线下各类登记服务渠道。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延伸至高校,持续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引导大学生们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提前发放2020届2736名在淮院校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410万元。加大对在淮就学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发放65名湖北籍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9.75万元。

  市场星报记者:

  请问今年新冠疫情对就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怀义: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较大。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就业形势虽逐步回稳,但当前稳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目前,海外尤其是美国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复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我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江浙沪地区外向型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已外出的农民工可能返乡。同时,我市一些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受国外市场订单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等负面影响,就业压力传导效应可能逐步显现。调查数据显示我市22家外向型企业中有7家企业因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美国等国家,出口量下降20%至30%不等。尽管这些企业积极开拓国外非欧美市场和国内市场,但不确定性较大,增加了就业岗位流失的风险。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希望各媒体围绕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集中版面栏目,围绕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就业质量等内容做好宣传报道,为我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蒋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