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稳生产、保供应、兴产业、补短板,加快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安徽法制报,人民数字安徽、中安在线等省级驻淮媒体,市内媒体有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晚800、热线追踪,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本次发布会是全市“聚焦六稳六保加速经济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次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景围绕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稳生产、保供应、兴产业、补短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景作主题发布。
李艳景: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6月以来强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给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防汛救灾保卫战中,稳粮食生产、保蔬菜供应、补农业短板、打农业基础成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全市农业农村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灾后恢复生产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不畏挑战、敢于担责,敢于担难,敢于担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一、聚焦农业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
(一)坚持抓好“米袋子”,保障粮食安全。今年夏粮再次迎来丰收,全市小麦种植面积320.44万亩,总产118.58万吨,同比增加1.06%,实现了“两高一好”(产量高、价格高、品质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抗稳粮食生产重任,一是着力抓好春耕生产。疫情期间,开展机耕、春播作业面积21.5万亩,植保作业面积97万亩,开展小麦、油菜追肥260万亩次,化学除草面积300万亩次,清沟沥水240万亩。二是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开展统防统治,总防治面积672.8万亩次,实现普防两遍。三是顺利完成夏收夏种,夏收期间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88万台左右,设立农机跨区服务站21个,培训农机手0.45万人次,检修机具11.9万台,小麦机收率达到99.9%。按时完成410万亩水稻、30万亩大豆种植计划。
(二)坚持拎稳“菜篮子”,保障农产品供应。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1-7月份我市生猪存栏58.47万头,同比增长10.3%;能繁母猪存栏7.33万头,同比增长12.6%。1-7月份水产品产量9.56万吨,同比增长1.5%,上半年蔬菜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3.2%。一是抗疫情、保供应。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健全完善蔬菜产销直供信息上报制度,及时发布124家生产经营主体农副产品直供信息3期。牵线产销两端,组织146户20亩以上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超(商)对接,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协调肉禽养殖户与规模屠宰场对接、建设家禽临时屠宰场等,解决家禽压栏问题。二是重项目、提产能。为提升生猪产能,加快推进生猪增产能项目建设,凤台牧原公司已完成投资11亿元,建成投产大型生猪养殖场3个(牧原二场、三场、四场),现存栏7.5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54万头。寿县温氏在涧沟建设的第一扩繁场已投产,目前存栏能繁母猪0.8万头。双桥第二扩繁场正在建设之中,预计今年11月份投产;寿县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在全县22个乡镇布点的温氏养猪产业扶贫基地,预计年底前全部建设完成;毛集正邦公司规模猪场目前一期建成投产,现存栏能繁母猪0.8万头。
(三)努力鼓起“钱袋子”,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0元,同比增长5.5%,在全省排名第9位。一是全力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期间,出台若干民生政策支持企业复产复工,3月初全市25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吸纳本地农民工8152人,组织2.6万人参与农村环境整治,鼓励全市农村经营主体吸纳滞留农民工1.3万人临时就业,落实惠企资金194.82万元。二是扎实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目前,投入资金2.53亿元,实施到村项目134个、覆盖贫困村115个;投入资金0.7亿元,实施到户项目3.2万个,覆盖贫困户数2.63万户,占有条件贫困户的79%;建设完善贫困村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172个,完成任务的100%,自种自养贫困户1.98万户,占任务数的168%,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贫困户1.48万户,占任务数的113%,“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任务提前完成。
二、聚焦农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一)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使农业产业更“兴”。我市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为抓手,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截至目前,2019年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全部落地,2019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6个项目完工5个,培育寿县天缘民心农业科技、大通区宏巨食用菌、潘集区丰腾草业等一批万吨级大型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寿县、寿县绿洲森工有限公司、淮南西商农商城项目、淮南市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等被列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调度对象。凤台绿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淮南西商农商城项目、寿县温氏农业产业一体化项目、恒大高科农业项目等有序推进。
(二)深入推进农村“两改革一发展”,使农村经济更“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09个村已经全部完成,“三变”改革已完成746个村,占比82.1%,提前一年完成改革任务。今年为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保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在全市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及监管平台建设工作;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在八公山区开展了盘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了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年底前消除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三)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村环境更“美”。截至7月底,全市2020年8510户农村改厕任务,竣工6390户,占年度任务总数的75.1%,全省排序第4位。2019年3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已竣工25个,总体竣工率73.5%。2020年1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目前开工率100%,工程进度51.4%。全市共有804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近4000次;参加教育3.9万人次;清理村内沟塘1541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2.9万吨,清理畜禽养殖废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8万吨,清理清理乱搭乱建1.1万处,清理废旧广告牌1.3万个,清理无功能建筑5.4万平方米。
三、聚焦补短板、打基础,不断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牢农业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7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7%。截止7月底,全市各县区共落实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万亩,安排建设项目24个,涉及建设任务的6个县区编制的项目初步设计于6月底获得市级批复,淮南市和各县区编制的项目实施计划于7月份获得省级批复;寿县等8县区已编制2020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实施计划,其中:寿县、凤台县、毛集区已完成实施计划县级批复。2019年,全市共落实1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11.9万亩,截止7月底,三县区项目已完成县级初验工作。2019年全市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23.52万亩,全市开工建设进度64%。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养结构。一是优化种植品种结构,小麦、水稻良种覆盖率95%,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今年夏粮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42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5.5%。二是大力发展综合种养。截至6月底,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25.0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39.4%。三是提升规模化率。畜禽规模比重进一步提升到80%,2020年全市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到达9个,据省政府通报,7月底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存栏达40.83万头,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0.1%,环比增加20.75%,居全省第一位。
(三)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今年全市继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市成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4个,示范区面积3.8万亩,核心区面积1.4万亩,辐射面积18万亩。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半年推广面积321.08万亩,覆盖率达91%,深入推进秸秆和畜禽粪污两利用,全市夏粮作物秸秆可回收量113万吨,综合利用量10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2.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有序推进,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5%。全面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退捕工作,2个保护区内622艘渔船,436户、1085名渔民完成退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讲话精神,紧盯“六稳六保”任务,主动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稳字当头,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自己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工商导报记者:
请问,我市农业部门在灾后恢复生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一、全力开展农作物改补种。我们及时制定改补种技术方案,成立了六个技术指导组,召开了灾后恢复生产现场会,制作技术指导专题片。按照“退水一片,抢种一片”要求,指导受灾地区根据退水时间、农作物品种特性合理安排农作物补改种工作。截至目前,我市需改补种78.83万亩,已退水面积40.54万亩,已改补种37.01万亩,占已退水面积的91.3%。
二、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通过及时处理病死畜禽,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强化免疫接种等方式,强化灾后动物疫病防控,严防疫病发生。截至目前,全市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50.3万头(只),消毒畜禽圈舍69.4万平方米,及时调进34万ml口蹄疫疫苗,下发禽流感疫苗60万ml,免疫畜禽120万羽。
三、积极谋划灾后重建项目。对损毁较轻的农业设施进行修复,目前已修复损毁畜禽圈舍6.7万平方米,堵填池塘缺口650个,土方15万方,加固和修复塘梗7万多处。对损失较重的设施申报项目进行重建,截至目前,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谋划申报灾后项目642个,申请资金22.6亿元,主要用于修复损毁的田间道路、灌排沟渠、桥涵闸损,修复蔬菜、草莓大棚,新建标准化畜禽圈舍,修复受损池塘等。与此同时,积极谋划未来5年农业补短板项目51个。
四、加强查灾核灾,积极做好行蓄洪区灾后补偿工作。为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农业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沟通,积极协调做好农户保险赔付工作。截止9月3日,保险公司共接到种植业、特色农产品各险种报案694起,报损面积97.33万亩,报损金额1.49亿元,受灾农户18.72万户次。目前受灾最重的3处行洪区承保的4.98万亩受灾农田赔付工作已全部落实,共赔付452.85万元,理赔受益户次9642户,其中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559户,受灾面积0.20万亩,赔付金额24.9万元。
市广电台今晚800记者:
我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退捕方面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我市共有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一个是焦岗湖芡实种质资源保护区,另一个是淮河淮南段淮王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目前保护区禁捕退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现保护区渔船清零。到目前,我市两个保护区共退捕渔船622艘(今年退捕451艘,2019年以前退捕171艘),目前退捕渔场已经全部拆解,回收处理网具9020公斤;渔船退捕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退捕补贴资金2029.5万元。
二是力争保障全覆盖。保护区内涉及退捕的渔民共436户,捕捞渔民1085人,目前退捕渔民已全部通过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进行安置,实现了退有所居;纳入医疗保障人数占任务数的95.1%,高出全省平均14.2个百分点,纳入低保户数、人数均为100%。
三是部门联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全市渔政、交通、公安、水利及各县区行成打击合力,禁捕工作开展以来,开展联合执法26次,先后出动渔政船(艇)229艘次,执法车193次,执法人员662人次,水上巡航1533公里,发放宣传资料9950份,拆除违法网具2710张(节),查处非法捕捞案件6起,处理6人,刑拘2人。
下一步,将围绕船网处置、渔民安置、监管执法三大核心任务,进一步将保护区禁捕工作落实落地。一是将船网处置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二是加快推进就业培训、养老、医疗等渔民生活保障工作,尽快实现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100%覆盖。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三上”工作机制,实现天上监控全覆盖、水上联合打击,岸上常态化巡护,确保年底前实现保护区“六无四清”目标任务。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希望各媒体切实做好粮食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宣传,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做好“米袋子”“菜篮子”亮点工作宣传,为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